時間:2003/10/07
重點:關於開放小三通後,對於離島現有的防疫作業可能帶來的衝擊分析
「小三通」條例通過後,除了商業行為考量外,
政府更應該思考,在防疫與檢疫體系上所會面臨的問題;
否則犧牲國人的健康來換取經濟利益,將是得不償失的作法。
立法院於今年三月二十一日三讀通過「離島建設條例」,並於四月五日由總統頒布實施,為金門、馬祖與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進行「小三通」之法律依據,該條例第18條規定:「為促進離島發展,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不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限制,其實施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該法所規範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通航」,以及因「通航」所衍生之相關商業行為,即所謂「小三通」,行政院陸委會積極推動該項政策,要求相關單位依此目的在六個月內完成相關之作業規劃,促進離島之經濟建設與發展。
不可忽略國人健康權益
目前行政院對「小三通」之規劃,包括國防安全因應作為、經濟調整措施、社會秩序維持與兩岸事務協商等,實施細節正由國防部、經建會、交通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進行評估,惟攸關國人健康之議題,如衛生檢疫及防疫體系之因應部份似未如國防安全與經濟利益普遍受到國人之關切,如「小三通」之整體評估作業未包括此部份,恐有失開放「小三通」當初之規劃善意,即促進了離島之經濟發展,卻可能賠上國人的健康。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政府研擬推動小三通政策之際,發現檢疫與防疫是未來進行三通不可忽略的問題,故在「金門、馬祖與福建地區小三通暫行條例」之實質條文審查及各部會之規劃作業期間,積極對擬開放三通之三個離島,進行檢疫與防疫業務之實地考察與評估,以能及早因應。
疾病管制局自八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四日,疾病管制局各業務單位之一級主管至連江縣、澎湖縣與金門縣進行實地考察評估,以了解三地目前之檢疫與防疫業務,並與當地相關之業務主管討論將來之因應對策。訪視期間並拜訪各縣縣長,對有關檢疫與防疫之問題與經費等事項交換意見,期能於規劃小三通之檢疫與防疫因應對策時能充分反應地方之需求與可能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及本局對「小三通」之簡要歸納釋疑,並提出開放後地方衛生單位即將面臨之檢疫與防疫問題。
小三通對檢疫體系 之四項衝擊
事實上,小三通對檢疫與防疫體系會造成以下之衝擊:
(一)對檢疫與疫病監視作業之影響
現階段基於尊重人權與對各項疫病潛伏期之考量,依據國際檢疫之項目,對人之檢疫僅限於船舶中霍亂、鼠疫與黃熱病等三項傳染病之通報,在貨物的檢疫方面,可分為衛生體系之霍亂水產品檢驗與農政體系之動植物檢疫,除此之外,各國均需依以國內之傳染病疫情監視來控制傳染病的蔓延,如果開放小三通後,對大陸地區來的民眾、商品與動植物,務必需加強相關的檢疫工作。
依目前所查緝與大陸地區之海上貿易情形,其作業方式均限於小船,未來小三通開放後,由於三地與大陸地區相距如此短,故仍應以小船裝載貨物之貿易為主,小船之數量多將造成檢疫業務之困難,人力之負荷將成為主要的問題。
至於人員的方面,由於航程的時間極短,不易經由檢疫發現傳染病病患,惟有加強傳染病監視系統,提昇傳染病之診斷能力並對疑似病患加強通報,始能防範疫病之流行。
(二)小三通將大幅增加國人傳染病之感染機會
雖然對大陸地區之探親與觀光開放已行之有年,且衛生署對前往大陸地區之民眾不斷的進行衛生教育宣導,並要求民眾出國期間如出現任何傳染病之疑似症狀返國應填寫「旅客入境申報單」,以期能對大陸及東南亞疫區之傳染病加強監控,惟近年仍經常發生民眾自大陸回國感染各種腸道傳染病之事件,對於即將開放之小三通政策,如果大陸民眾可以在離島地區作短期居留,預期傳染病將成為當地最令人關切之議題。
兩岸民眾由於血源相近,對相同傳染病的感受性遠大於其他地區,目前大陸地區的環境與公共衛生概況,尚未達一定之水平,依據其官方「疾病監測」之傳染病疫情報告,自1999年至今年2月份,主要傳染病包括鼠疫、小兒麻痺症、白喉、出血熱(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炭疽病、黑熱病、瘧疾、E型肝炎、痢疾阿米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其中有些在台灣地區早已根除,如瘧疾;有些則將達根除之目標,如小兒麻痺症;其他如狂犬病與炭疽病等人畜共同傳染病,在台灣則已有多年未發現,小三通後,離島之醫療資源與傳染病通報體系將直接面對這些傳染病之挑戰,對台灣本島亦將構成嚴重之威脅。
(三)大陸地區疫病資訊封閉是小三通應及早解決之問題
大陸地區目前仍是一個官方資料相當封閉的國家,其幅員遼闊,各種傳染病之發生不但受天候之影響,也因各地情況不同而有甚大差異,目前很難從大陸地區之出版品或網際網路上了解各地之傳染病疫情概況。
由大陸官方出版之「疾病監測」中顯示,其南部沿海-三省一區,包括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主要之傳染病有霍亂、布魯氏菌、狂犬病、登革熱、萊姆病、漢他病毒出血熱、癩病、鉤端螺旋體病及寄生蟲病(如中華肝吸蟲病、肺吸蟲病、絲狀蟲病、鉤蟲病、有鉤絛蟲病及血吸蟲病等),惟這些傳染病資料並未適時更新,對於我們的防疫工作參考價值不大,將影響我們對小三通防疫的因應工作。
因此在兩岸小三通實施細節之談判,有關單位對於開放小三通之條件與其後所衍生之問題不可忽視或避而不談,尤其攸關國人健康之防疫問題,更應要求對岸明白而迅速地提供其官方之統計資料,方可確保國人在不失去健康之權益下,獲得開放三通之經濟效益。
(四)離島防疫經費與人力之嚴重不足
金、馬、澎湖地區人口外流情形嚴重,以目前人口基準所編列之地方預算不足以支應當地之防疫業務所需,如八十八年下半年與八十九年度預算,金門與澎湖縣相關的防疫預算僅新台幣十萬至六十萬間,不足的部份均仰賴中央補助,金門縣與連江縣之中長期計畫,如根除三麻一風計畫、登革熱防治計畫、結核病防治計畫、愛滋病及性病防治計畫等則全部依賴中央政府所補助。
人力方面,金門與澎湖縣均由一名課長和兩名承辦業務人員負責全部之防疫業務,而連江縣則僅有一名承辦人員,目前各衛生局仍依賴中央所編列中長程計畫經費所聘請之約聘僱人員補充其不足,且僅限於目前之業務量,如未來開放三通,約聘僱人員又因為中央之財力負荷而停止補助,以這樣短缺之人力與經費,在面對未來小三通開放所可能增加之防疫業務量,勢必無法因應。
因此面對小三通的開放,防疫人力、設備與經費短缺的問題需予以優先解決。
加強衛教宣導考慮民眾需要
資料來源: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行政院衛生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